濕疹的形成,主要是因為身體的免疫系統出現失調,表現在皮膚上,出現紅腫、痕癢、皮膚乾燥等情況,而濕疹不是細菌性或病毒性所引致,因此並不會傳染,大多數是因遺傳所致及免疫系統失調。資深營養師黃榮俊指,研究統計資料顯示,家族如有敏感症病史,小朋友有患上濕疹機會約有六成;如父母本身是濕疹患者,小朋友患濕疹機會就高達八成。
食物敏感導致濕疹發作
除了關於遺傳或家族病史,小朋友接觸了致敏原,包括食物、塵蟎、動物皮毛、香煙、化學物質等等,亦有機會出現濕疹,常見的致敏食物包括牛奶、雞蛋、花生、黃豆、蝦、蟹等。
黃榮俊建議,小朋友可先進行食物過敏測試,透過血液檢測,就可知道身體對哪些食物的蛋白會出現過敏情況:「如果進食了致敏原食物,身體就會引發免疫反應及產生抗體,引發皮膚的炎症。所以第一件事就要做的,是先了解,再戒口。」
食物過敏分為急性及延遲性,前者是身體中的免疫球蛋白E(Immunoglobulin E,簡稱IgE)出現免疫反應,這類型發病會在短時間內發生,並且程度比較嚴重,患者需要長時間戒口,甚至一輩子再不能進行過敏食物;後者是身體中的免疫球蛋白G(Immunoglobulin G,簡稱IgG)現免疫反應,產生慢性炎症,所代謝的廢物影響身體的排毒機能,出現皮膚不適,情況就好似濕疹一樣。
黃榮俊指,延遲性食物過敏可以透過食物控制,令排毒系統將炎症產生的代謝廢物中和及排走,身體的免疫系統有機會「忘記了」該食物會引起過敏,可能過了一段長時間就可以開始慢慢減量,再次進食,因此他建議先讓小朋友做食物過敏測試,分清是屬於哪類型的過敏反應。
要紓緩濕疹,首先應着重在抗炎,在營養學的角度,不少食物都能有效改善濕疹問題,黃榮俊強調,如小朋友對以下某種食物有過敏反應,就應避免進食,以其他蘊含相同營養的食物代替。以下為大家介紹一些具抗炎功效的營養素:
奧米加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當中的EPA,能減少令身體發炎的前驅物質生成,抑制前列腺素形成,有效紓緩發炎反應造成的紅腫、不適情況。奧米加三多數能在深海魚類的脂肪可以攝取得到,亞麻籽、奇亞籽、合桃等食材亦蘊含植物性ALA,攝取後身體會轉化成EPA。黃榮俊補充,如果對以上食材敏感,可以服用奧米加三補充劑。
槲皮素(Quercetin),又稱洋蔥素或槲黃素,是一種天然的抗組織胺,也是一種重要的膳食抗氧化劑。槲皮素的作用與類固醇相似,可以幫助改善濕疹發炎癥狀,可由多進食紅蘋果、紫洋蔥、蕃茄、西蘭花等食材攝取得到。
除了槲皮素,身體亦需要其他抗氧化營養,幫助人體在發炎期間將身體毒素排走,例如三大抗氧化營養素:維他命A、C、E,能提升排毒酵素的功能,透過循環系統排走代謝的廢物,減低炎症不適。
維他命A:有助修復表面黏膜組織,可由黃、綠色的蔬菜,紅蘿蔔、南瓜、蕃茄、蕃薯、波菜、木瓜、芒果等攝取
維他命C:幫助修補血管及表皮細胞組織,小朋友如皮膚表面有破損,可多吃酸性的水果,如橙、柑、西柚、士多啤梨、藍莓、番石榴、青紅黃椒等
維他命E:屬超強抗氧化劑,可降低炎症帶來的傷口及皮膚不適,亦可強化身體排毒系統,一般的食用油如米糠油、橄欖油,小麥肧芽、小麥肧芽油、杏仁都含有豐富的維他命E。
硒與維他命E一樣有強效的抗氧化作用,可助小朋友提升排毒及抗炎的效果,蔥、蒜、洋蔥尤其含有豐富硒。
黃榮俊表示,如果小朋友進食太多甜食、高脂肪食物、肉類,身體會產生大量的酸性廢物,長遠來說會影響排毒功能,令到炎症或體內的廢物積聚在體內,容易誘發濕疹問題。
而濕疹患者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,身體細胞處理毒素的代謝效率不高,建議多吃綠色食物,攝取大量微量元素,如螺旋藻、含豐富鐵、銅、鈣、鎂,可全面提升身體細胞的代謝及排毒功能,有助減低濕疹癥狀。
此外,如果小朋友有情緒問題,或是身體消耗太多鈣、鎂,都有機會增加濕疹復發的機會。鈣質、鎂質本身的作用是舒張血管,有助減壓,亦能調整人體神經系統的運作,如缺鈣缺鎂,都會令皮膚酸鹼失去平衡,容易出現敏感情況。黃榮俊建議可以選擇一些鈣質豐富的食物,如加鈣豆漿、豆腐、牛奶等;而鎂質則可由綠葉蔬菜、杏仁、香蕉、豆類攝取得到。
腸道健康與濕疹亦息息相關,曾有研究指出,媽媽在懷孕期服用益生菌,孩子出生後亦有服用,直到2歲後,發生敏感的風險比沒有服用的減低了50%。黃榮俊指,腸道內上表皮細胞有個很緊密的屏障,這屏障的作用為阻止毒素、致敏原、細菌經過腸道進入血液,如果腸道屏障功能失衡,就會增加腸道腸壁的通透性,一些未完全消化分解的食物粒子,會穿透入血液當中,免疫系統引起免疫反應,引發慢性食物過敏症。
攝取益生菌可以改善腸道的通透性及細菌的比例,強化腸黏膜細胞,減少腸道發炎的情況,而適量的纖維素可以令身體的毒素盡快排走,提升腸道屏障的完整性,改善皮膚濕疹的問題。
鳴謝:資深營養師黃榮俊
撰文:陳銘儀
更多資訊